国家京剧院
国粹撷英

当前位置: 首页 / 艺苑殿堂 / 国粹撷英

郑岩:京剧的骄傲 剧院的栋梁

信息来源: 院办 发布日期:2016-08-10

中国京剧院第一代艺术大师们的不朽功绩


  中国京剧院(现“国家京剧院”)是中央文化部直属的京剧院团,从成立之初就云集了一大批最优秀的京剧表演艺术大师,他们承前启后,勤奋敬业,以全副精力和才华为剧院创造了令人敬仰的一代辉煌。他们是:

  李少春先生

  一位文武全才、技艺精湛、魅力无穷、全能的生行艺术家,在并不很长的一

  生中所演出的几十部剧目中的角色都达到了极高的境界。

  从骨子老戏陈伯愚-《状元谱》,祢衡-《击鼓骂曹》,刘秀-《打金砖》,花云-《战太平》,黄忠-《定军山》《阳平关》,陆登、陆文龙、王佐-《潞安州》《八大锤》,黄天霸-《连环套》《饿虎村》,赵云-《长坂坡》,姜维-《铁笼山》……到林冲-《野猪林》《夜奔梁山》,秦琼-《响马传》,蔺相如-《将相和》,白士永-《云罗山》,孙悟空-《闹天宫》,韩玄-《战渭南》,关羽-《灞凌桥》……,直到现代戏之杨白劳-《白毛女》等,如此复杂、众多、极难的角色,他都成功地、完美地以各种不同面貌、特色、个性和功力展现在广大观众面前,倾倒了无数的观众,影响达到了国际舞台,更深刻地影响了他同代和后代的专业人员。他曾在上海连演过四十场技巧繁难、成就极高的《野猪林》,而一票难求。

  他文学余叔岩,武承杨小楼,他英武儒雅的艺术气质,精湛无比的[四功五法],他高深的悟性和创造天才,把他所承所演的各种角色全部“李派”化了,也就是化为己有、己用,进行深化再创作,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他具有自写剧本、自创唱腔、自编武打、自悟表演的高深素质与才能,是一位天才的艺术家。

  1958年,他首创京剧舞台上的现代人物“杨白劳”,让内外行看后拍案叫绝!一位演了几十年传统戏、古典戏的艺术家,一跃变成了现代生活中凄苦哀怜、怯懦无助又悲惨的赤贫老雇农。李先生逼真地演活了一个真正的杨白劳。人物动人,技巧的含金量闪烁着光辉!

  天才加勤奋,成就了这位骄人的艺术家。他的成就堪称开创了京剧艺术一个时期的先河。他被外国人称为“中国猴王”,然而“猴王”仅仅是他经典杰作的一个侧面而已。

李少春的一生为京剧艺术,为中国京剧院铸造了不朽的辉煌!

  袁世海先生

  一位京剧架子花脸的典范,一位划时期的表演艺术家。

  出身几乎赤贫的他,苦恋京剧,痴迷不悔,进入“富连成”科班八年艰苦

  磨练中,他一个又一个、一次又一次战胜自己条件的不足、先天不够的缺憾,终于以优异的成绩出科成了“好角儿”,获得了“活霸王”“活曹操”……的美誉。    

  他却从未被既得的赞誉而满足,在以后的艺术生涯中,他努力实践,求师问友,又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成就。架子花脸以“做”为主,表演第一,几十年的实践,他演活了属于架子花脸应工的复杂多种人物角色:张飞、李逵、牛皋、马武、刘唐、鲁智深、项羽、顾读、董卓、秦灿、刘瑾、廉颇……都是他的拿手杰作。他与李少春先生同台数十年,志同道合,表演默契,堪称珠联璧合的最佳搭档。从《打金砖》到《野猪林》,从《响马传》到《将相和》……经典不断,唱红了剧坛,深入人心。为剧院建功立业,为京剧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

他与李和曾先生同样有较长的合作创造了不少成功的杰作,《除三害》、《赠绨袍》、《胭粉计》、《群·借·华》……都是他们红极一时的好戏!

  袁先生最大的贡献是从1950年至1960年的十年间,他思考酝酿、创作、实践,在几十年艺术成就的基础上创造出了京剧史上前所未见的以架子花脸为领衔主演的四台大戏,这就是《黑旋风》、《李逵探母》、《西门豹》及与叶盛兰先生联手创作的《九江口》。四部戏成了当时京剧院的新作,也是京剧界的新作。因为它突破传统架子花脸的种种局限,创立了全新的艺术形式和特色:丰富了净行的念、做、唱、舞、打,以此为元素,演活人物,深化了表演,推出了新成就!

  他的老师郝寿臣先生看了《黑旋风》的演出,激动地说道:“创出架子花脸领衔的大戏是我一辈子的追求,却没能实现。世海成功了,他是赶上好时代了……”

袁世海先生舞台上如生龙活虎,演人物是千人千面。他高深的艺术造诣源自毕生的勤奋、刻苦、兢兢业业、执着的事业心,他几十年的辛勤劳动为剧院争得了荣誉和光彩!

  叶盛兰先生

  一代小生泰斗,承前启后,以其天才和造诣创造了小生艺术的新阶段。叶先生师承程继先,程老先生则师承清代“四大徽班”之一“三庆班”后代班主“活周瑜”王楞仙。叶先生自少年时代就技艺出众,几十年来,叶先生何止是“活周瑜”,他的雉尾生戏,若干出周瑜,出出有突出的成就;他演的吕布、陆文龙,个性深刻,精彩动人;他演罗成,唱、念、做、打,倾倒同行。同时,他演小生各种形象、性格皆为上品,可称为绝。赵宠、王金龙、周仁、李存孝、卢昆杰、陈大官……各有过人之处,而绝不雷同。

  尤其重要的贡献,是他在剧院自1950年后与杜近芳先生长期合作,不仅推出许多优秀传统戏,如《玉堂春》、《双合印》、《奇双会》……更是创作了大批的系列剧目:《柳荫记》、《白蛇传》、《桃花扇》、《玉簪记》、《蝴蝶杯》、《桃花村》、《佘赛花》、《周仁献嫂》……创新剧目之丰,难有第二。如此繁多的剧目,形形色色的角色,叶先生演来得心应手,娴熟自如。其艺术特色和精深的造诣达到了大师的境界。

像李少春先生、袁世海先生一样,叶先生无论传统戏、新编戏,各种角色经他一演,已经升华到了一种新的高尚风格和境界。所以“叶派”小生是最恰当的评价和定位。

李、袁,被誉为“李派”、“袁派”,叶先生的风格被誉为“叶派”,都代表京剧表演艺术当年已达到了一个新境界,新高峰。

  叶盛章先生

  叶先生毕业于“富连成”科班,师承王长林、王福山等前辈武丑大家。

  叶氏武功极佳,快捷、轻巧、凌厉、脆狠,都是他特殊的专长。他表演技巧、刻画人物尤其独到。他的表演风格诙谐、乐观、冷隽、幽默,演绎传统戏中的侠义之士,身怀绝技、扶危济困的英雄好汉、独行侠客,都是他的拿手绝活。京剧史上以武丑单独挑梁组班担当领衔主演的好角儿,仅有叶先生一人矣!老人们介绍叶氏早年独挑“金升社”剧团专演武丑当家戏,在北京前门外有唱红了一条街的声誉。他的《三盗九龙杯》、《欧阳德》、《酒丐》、《佛手橘·盗银壶》、《智化盗冠》、《藏珍楼》、《徐良出世》、《蒋平闹舟·蒋平捞印》及《时迁偷鸡·盗甲》、《白泰官》——精彩好戏几乎每演必满。他与李少春、袁世海先生多年合作的《连环套》、《野猪林》、《云罗山》、《虎符援赵》,珠联璧合,极受欢迎。

  叶先生在剧院曾创排了《东方朔偷桃》、《程咬金招亲》等新型大型剧目。他参与剧院出国公演《秋江》、《三岔口》、《闹天宫》,十分成功。

  叶先生文丑戏同样一流,从汤勤、蒋干,到崇公道、教师爷,大家风采,倍受欢迎。

  叶先生卓越的成就和贡献,是名列剧院第一代艺术大师的前辈名家!

  杜近芳先生

  旦行艺术家,建院之初的领衔名旦。天生丽质,嗓音甜美嘹亮是她的最大优势。她承继梅兰芳院长杰作《霸王别姬》、《贵妃醉酒》、《凤还巢》、《廉锦枫》、《奇双会》……极富声望。特别应该提出的是她与叶盛兰先生同台合作二十多年,在继承创造的道路上有着卓越的贡献。他们共同为剧院的广大戏迷观众创演了《柳荫记》、《白蛇传》、《桃花扇》等为代表的一系列小生、旦角合作的精品杰作,成为了全国许多专业剧团、剧种和后来人借鉴、学习、移植上演的精品。满足了广大爱好者的需求,弘扬了剧院高端的艺术风格和特征,成为了京剧艺术一个时期的绚丽的鲜花。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杜近芳先生创排的田汉先生名作《谢瑶环》,也是她的精品杰作之一。谢瑶环,一个只身女巡按,为民请命,不畏强权、恶少,以生命拼搏,以牺牲控诉强权,终获胜利。杜老师以挺拔、妩媚、刚正的人物个性和嘹亮、优美、独具特征的声腔唱红了这部名剧。流传至今,成了旦行青年演员追学的剧目。这是她的一大贡献!

  总之,中国京剧院以李、袁、叶、杜合作的一团,他们艺术高深,不懈创造,辛勤劳动,经典倍出,影响深远,是一支德艺双馨的团队。是剧院的栋梁和骄傲!

  李和曾先生

  京剧界不多的高(高庆奎)派艺术家。嗓音高亢、嘹亮,有惊人的耐力。一生主演高派生行剧目,很受欢迎。代表作如《逍遥津》、《哭秦庭》、《群·借·华》、《斩黄袍》、《辕门斩子》、《失·空·斩》、《碰碑》……

  李和曾先生善于创新,代表剧目有《孙安动本》、《夷陵之战》、《生死牌》、《摘星楼》……每演必满,极受欢迎。他与袁世海先生改编创排的《除三害》、《赠绨袍》、《胭粉计·七星灯》等杰作影响广泛,倍受欢迎。

  李先生嘹亮嗓音和功力深厚的声腔艺术,最为典型的事例是他在“文化大革命”中十年不能登台,在“干校”接受改造。1996年突接录制《逍遥津》紧急任务。当时他正值骨折,重伤初愈,急促中毫无准备,竟只用一个日夜,在电台连续说腔、录音达八小时,声音如旧,毫不疲劳,完满完成了录制。在场人员无不惊讶,钦佩!文革后,他重返舞台,仍然全力以赴,率团演出创作。直至年事已高,重病在身,仍以积极态度支持“音配像”工程的进行。亲临现场为学生录制他的作品把关指导。他以毕生精力献给了京剧事业,是剧院享有盛誉的艺术家!

  张云溪 张春华先生

  两位艺术家几十年的艺术搭档,珠联璧合,不可分割。一位武生,一位武丑。几十年来好戏频出,精彩多姿。二张的武戏,技艺精湛,武功超群。表演上极富创造力,常演常新,名声远扬。二张最具代表性作品《三岔口》,把短打武戏发挥到了极致。不仅武功敏捷、娴熟,紧张流畅,且表演艺术虚拟手法达到了极高境界。他们将《三岔口》唱红了剧坛,影响了海外。从1950年以后,多次出国公演,必然载誉而归!

  作为剧院当年二团的主演,他们合作创排了许多精品杰作,从《三打祝家庄》、《三盗令》到《神海蛎》、《铜网阵》、《五鼠闹东京》、《松江五义》……同时他们还各自有拿手好戏。张云溪先生的《武松打虎》、《龙潭鲍骆》、《花蝴蝶》……短打武生戏,更有与李和曾先生合作的《连营寨》之《战猇亭》,他饰赵云,长靠、长髯,长枪飞舞,烈火厮杀中抢救刘备,急切、勇武、所向无敌的气概和从不露演的[靠把]功夫,让人惊讶钦佩!

  张春华先生是叶盛章先生的弟子,酷似乃师,几乎全部继承了老师的杰作。他演的《九龙杯》,武功轻巧精湛,观众称“张春华会飞!”传统武丑戏他能得心应手,同时又是一位极富创新的艺术家。他曾创排过一个小型现代剧目《插蒺藜》。他饰演一个饱经战争苦难的越南老游击队员,腿已残疾,单臂架拐,满头银发。他把野生多刺的蒺藜埋在地上,引诱美国侵略军落入泥泞中的“蒺藜阵”而寸步难行,游击队乘机迅猛杀出,消灭了敌人。戏不大,但他把传统“李铁拐”武打运用在剧中,精彩新奇。同时他又把传统老生戏《文昭关》的大段唱腔运用到了老人身上,使小戏丰满多元,精彩非常。一个小戏的技艺含金量达到了高峰,观众无不欣喜赞叹!

  “老二团”是剧院前辈以武戏著称的特色剧团,美不胜收。

  由于有以上多位在京剧艺术中领军的大师级专家云集剧院,同时剧院无论从演员、乐队、舞美、编导……诸方面都呈专家荟萃、人才云集的艺术优势,才创造了一代辉煌,深入人心,为各界广大观众喜闻乐见,由衷喜爱欢迎。当年我无数次亲睹热情的观众为购戏票在各剧院的“售票处”排起长龙,甚至通宵达旦守在剧院门前等候启窗售票的情景。在北京、剧院在各地的大小城镇演出时,这是普遍的购票现象,那是多么令人欣喜兴奋啊!

记得约在1961年的全院总结大会上,中国文化部徐平羽副部长亲自到会祝贺,在他的讲话中,我记得最清楚的是“中国京剧院的演出所取得的优异成绩和市场效益(当时正处在困难时期,以演出效益争取货币回笼是剧团的一项重要任务),充分证明了京剧艺术繁荣旺盛的生命力,……我向剧院表示祝贺!……”

  中国京剧院第一代艺术家和剧院的成就永远值得我们牢记,永远值得骄傲!


(节选自郑岩著作《那些年,那些戏》)


版权声明 隐私声明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Copyright©2010-2017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中国国家京剧院 京ICP备1402844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461号

电话:(010)58519688传真:(010)58519608信箱:zhongguojingju@vip.sina.com 总访问数 :22532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