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京剧院
党建园地

当前位置: 首页 / 剧院动态 / 党建园地

【中国文化报】倾情献艺、真心帮扶、深入采风,国家京剧院新疆有知音

信息来源: 院办 发布日期:2018-07-26

本文转载于《中国文化报》7月23日文章   作者:付琼

 

  7月10日至20日,国家京剧院一行28人在副院长刘玉普,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魏丽云的带领下,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开展文化走基层慰问演出活动,并与乌鲁木齐市京剧团(新疆京剧团)开展结对共建,共同为新疆的戏迷们带来精彩演出。


  举办名家传艺交流座谈会,与乌鲁木齐市京剧团(新疆京剧团)演员联袂演出经典传统剧目,走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带来《名家名段演唱会》,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演出折子戏《三岔口》《卖水》《钓金龟》,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基层创作采风……10天时间里,结对共建、慰问演出、采风创作样样不落、样样精彩,梨园之花盛开天山南北,薪火相传共话国韵芬芳。

帮扶共建“结对子”

  7月11日、12日,联排舞台上,北京、新疆两地的演员在进行最后的磨合,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乌鲁木齐市京剧团(新疆京剧团)的青年演员与国家京剧院的艺术家们共同为当地观众带来传统剧目《红娘》《红鬃烈马》和《名家名段演唱会》的演出。


  与国家京剧院的艺术家们同台“飙戏”,这让乌鲁木齐市京剧团(新疆京剧团)的青年花旦演员齐雯既兴奋又紧张。在《红娘》中,她与国家京剧院叶派小生郝仕鹏对戏,在剧中有颇多念白,非常考验功底。联排中,艺术家们一对一指导,有时是一句唱词的音准,有时是一个动作的幅度,这让包括齐雯在内的青年演员心里有了底。“通过这些天的联排,这些青年演员可以说‘讲究’了很多,原来的地方口音改了过来,念白、演唱、表情也规范了。”国家京剧院知名演员李海燕说。


  不仅是联排,连续4天的共建联合演出更是一次近距离熏陶、学习的过程。“北京、新疆两地名角新秀同台合作,既为戏迷票友奉献了京剧艺术大餐,也让青年演员得到了锻炼。”乌鲁木齐市京剧团(新疆京剧团)副团长何铁军坦言,目前,剧团无论是剧目建设还是人才培养都处于一个比较困难的时期。“第一个是没人,第二个是没人才,第三个没有优秀的人才。”只有35位演员的乌鲁木齐市京剧团(新疆京剧团)迫切希望得到国家院团长期的、持之以恒的、有规划的帮扶。


  可喜的是,今年6月,两团签订了结对帮扶共建协议,国家京剧院将在人才建设、剧目创作、演出管理、剧场运营等方面对乌鲁木齐市京剧团(新疆京剧团)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此次演出,是对双方合作共建初步成果的一次展示。

基层演出“种文化”

  为了此次交流、慰问演出活动,国家京剧院派出了由张建国、董圆圆等京剧名家及优秀青年演员、演奏员组成的演出团队。《空城计》《穆桂英挂帅》《锁麟囊》等各流派、各行当的经典选段轮番上演,让当地戏迷大呼过瘾。


  7月16日晚上11点多,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文体中心《名家名段演唱会》的演出结束后,昌吉回族自治州玛纳斯县的退休小学教师方彦明仍无法平息内心的激动。“今晚演出的每一个唱段都非常好,我很享受。”方彦明说,欣赏这样“高端”的演出一辈子可能只有一次机会,今天最懊悔的是老伴要带孙子没有来成。  

  在新疆,像方彦明一样的忠实戏迷不在少数。“新疆从来不缺戏迷,甚至有这样一批戏迷,他们收集的国家京剧院来演出的资料比我们团都全。”何铁军说,京剧在新疆曾有过相当繁盛的历史,据《中国戏曲志·新疆卷》记载,自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始,京剧在新疆地区便拥有大批戏迷和观众,虽然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后,京剧艺术曾一度走入低谷,但新疆的戏迷群体一直都在。


  地处祖国边陲,戏迷的掌声依旧热烈。在两场《名家名段演唱会》中,董圆圆每场都要在观众的欢呼声中加唱一曲梅派代表作《霸王别姬》的选段。“新疆的观众如此爱戏、懂戏,这让作为演员的我也深受感动。”董圆圆说。

创作要“身入”“心入”“情入”

  此次新疆行,国家京剧院的队伍中除了演职人员,也有青年创作人员。演出之余,创演人员相继走进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五家渠黄家梁水库站等地,感受新疆独特的地域文化与风土人情。  

  “这次我们采用定点深入生活的方式,深入到基层一线采风,虚心向基层群众学习,努力在生活中汲取养分。”作为此次创作采风的主力,国家京剧院青年编剧高明表示,创作人员带着选题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将基层的文化需求和文艺工作者的创作需求有机结合起来,方能在实践中实现“身入”“心入”“情入”。

  

  新疆是边疆地区,也是少数民族地区,京剧艺术不但能讲述汉族的故事,也能展现少数民族风土人情和文化。刘玉普说,此次与乌鲁木齐市京剧团(新疆京剧团)结对共建,创作相关有新疆特色、反映新疆美好生活的原创剧也在计划当中。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0LIUR1XTVDKcfluuIqleug


版权声明 隐私声明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Copyright©2010-2017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中国国家京剧院 京ICP备1402844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461号

电话:(010)58519688传真:(010)58519608信箱:zhongguojingju@vip.sina.com 总访问数 :22532577